~
新頭殼newtalk |張家綺 綜合報導
2018年5月月9日 下午 12:57
[新頭殼newtalk] 先前才遭質疑含有丙烯醯胺的黑糖,恐有致癌可能性的傳言後,而今(9)日因為《美聯社》報導指出,非營利團體「毒物教育研究協會」訴訟各咖啡業者未提供清楚警告讓消費朋友喝咖啡會吃進丙烯醯胺警告,所以7日加州法院裁定未來咖啡產品上須加註恐致癌警語。那除了咖啡,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食品同樣含有可能致癌的丙烯醯胺嗎?讓食藥署來為你解答。
食藥署表示,丙烯醯胺的產生,是由於食品中的胺基酸(主要是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與還原醣在高溫加熱下作用產生梅納反應,因此產出副產物「丙烯醯胺」,常見於油炸或燒烤的澱粉類食品。此外,目前丙烯醯胺於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歸類為2A物質,表示對動物具有致癌性,但目前研究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之致癌物質,加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其他先進國家,均未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的限量標準。
然而,食藥署參考「歐盟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其中一般食品,以洋芋片、黑糖、杏仁果、油條及薯條等產品於加熱後的丙烯醯胺含量較高;咖啡在烘焙製備過程中亦會產生,而其他食品所產生的丙烯醯胺含量,會隨食品成分的不同、加熱溫度及時間的差異等製程條件而有所變化。
另外,食藥署建議,消費朋友減少食用高溫油炸或烘焙的食品,盡量以清蒸、水煮的烹調方式,同時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降低及分散丙烯醯胺可能對人體健康的風險。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90%83%E9%80%99%E4%BA%9B%E9%83%BD%E5%90%AB%E6%9C%89%E4%B8%99%E7%83%AF%E9%86%AF%E8%83%BA-%E9%A3%9F%E8%97%A5%E7%BD%B2-%E5%B0%91%E5%90%83%E6%B2%B9%E7%82%B8%E5%8F%8A%E7%83%98%E7%84%99%E9%A3%9F%E5%93%81-045757534.html

永利 科技,電玩,電動玩具,重力測試機